北上广深蓉商业创新的6个类别20个洞察
场景创新是商业未来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同的城市也在竞相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内容,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环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作为中国商业创新的五大先驱城市,它们的商业场景创新也格外引人注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城市更新
在城市更新中,商业旧改项目的发展需要关注消费升级下的业态重组,不断引入新的内容;还要时刻关注人的需求,去重塑城市、商业空间;最后,将内容活动与空间场所结合,构筑全新的场所精神,真正焕发商业活力。
①北京首创•郎园Station:将旧的工业建筑转变为创意文化和商业空间
首创•郎园前身是纺织仓库,占地13.5万平方米。现打造为一个独特的城市复合空间,融合了文化、商业、生活休闲等元素,打造了一个集国际交往、文化体验、创意办公、夜间消费于一体的7×24小时的滨水生态型文化消费小镇。
从外观上看,项目建筑类似加油站,而内部则是充满了现代摩洛哥风格的咖啡店、南法风情的花园买手店、儿童成长乐园和超长管道滑梯等。项目的改造理念为“无边界,共生进化”,目前已经引进了多个知名文娱影视机构、设计美学机构、复合服务空间和格调餐饮品牌等近150家租户,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外,首创·郎园Station还将联动颐堤港、将府公园,服务第四使馆区,带动商圈内全域消费升级。在运营中,首创·郎园Station不断更新建筑、环境、运营理念和文化,形成了一种类似有机生命体的良性发展模式,让城市更加美好。
②成都猛追湾:以文化、艺术和商业为重点 重启烟火气
改造后的猛追湾打造了一个串联起场所历史记忆的城市空间,又极具时尚开放与生机活力。整个500米长的滨河路段将机动车道变为非机动车道,并加入了现代化景观设计以及不同功能的休闲空间。路段的整体景观设计跨越了从1953年到1988年的历史时期,通过添加光影装置、互动装置、地刻铺装等方式,将历史重现,展示了时间的洪流。在一坊还开辟了一个庭院空间,通过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入口和景观场景的构建为游客提供了引人入胜的体验。
改造工程还建造了一条时空之廊、数字技术和3D投影建成的“猛追湾故事馆”“梅花剧社”、网红洞穴书店“几何书店”以及共享办公区域、老成都美食街“香香巷”123巷等业态,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还突出了成都独特的饮食文化,为游览锦江的游客创造了全新的精彩夜景。
③广州东山口:在注重细致翻新的同时保护历史建筑,注入新的商业元素
东山口改造以遵循原有街区文化与建筑风格,尊重历史价值和文物特征为主,在尽量不破坏历史建筑的同时加入新鲜现代的元素。不仅要考虑到街区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也时刻注意着细节和品质。“一方东山”大楼在经过整体翻新改造之后,变为潮流活力、彰显个性的购物中心;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后,场地流线由枯燥的直线变为更富有探索性趣味的曲线等。一系列针对空间场景所做出的改变都能感受到项目对东山口街区改造的思考与逻辑。
街区中引入了多种创意产业和时尚品牌,如咖啡店、潮牌店、买手店、中古店、艺术空间、独立工作室等,形成了一个社区与生活方式混合的商业形态。
同属于此类的城市更新项目还有上海愚园路街区,在保护历史文脉、遵循原有建筑风格和街区文化的前提下,提升街区品质、注入新的商业元素,并联动社区参与,打造了文化、商业、生活相融合的网红街区。
二、老商场更新
老商场作为传统的零售业态,在互联网和新兴业态的冲击下,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老商场的转型改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消费者喜好、品牌组合、空间布局、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
①上海TX淮海:重组老商场 策展空间的先行者
TX淮海是上海淮海路中段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将原有的华亭伊势丹和第一百货合并重建,打造成一个潮流文化集聚地。TX淮海的改造采用了策展型零售概念。其不仅是一个购物中心,还是一个传递多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平台,通过专业的策展管理和创新的体验零售,引入了大量的潮牌、艺术品、主题空间等,让每个品牌店都成为一个小展览空间,每隔一段时间更新其内容,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和沉浸感。TX淮海有着开放的空间设计。项目在外立面设置了高达40米的LED大屏幕,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吸引人们的目光。同时,让商场与周边环境融合,留出更多的休憩空间,让消费者能够自由通达。室内空间也采用了开放式的布局,让不同的业态和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打造跨界购物体验。
项目在运营策略上并没有单点作战,而是希望带动片区年轻化,以点带面,影响到周边的小马路、沿街商户的更新,让“淮海路”在大家心中留下等同于“潮流IP”的印象。
②上海现所创邑MIX:助力原创及小众时尚潮流品牌
上海现所创邑MIX是由传统商场改造而来的商业办公复合型项目,并融入了年轻人追求的潮流、艺术、文化、运动等业态元素,由creater创邑与憬泰百货联合打造。项目定位为“年轻、潮流、时尚”,面积近3.5万㎡,在外立面和空间设计上,采用了通透的玻璃幕墙和简洁的灰白色调进行优化,增加了绿植元素,并提升了采光和景观效果。
项目引入了许多新锐品牌和业态,例如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的全国首家24小时探宝集合店,Q+汽佳盲盒甜品长宁首店,莉莲长宁首家形象升级店,天山百货公司愚园百货全新天山店,满记形象创新升级店等。
③上海K11:局部更新 为商业场景增添新活力
上海K11是中国首个融合艺术与商业的创新空间,以绿色自然和全方位艺术为特色,吸引了众多国际时尚品牌入驻,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和购物乐趣。致力于打造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创意空间,吸引“玩得最尖、最酷的年轻人”聚集于此,分享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上海K11在不同楼层设计了不同的社群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重新规划的地下二层Hobby Group,聚集了新锐品牌、前沿潮流以及艺术创造的相关品牌及社群,如中国首个元宇宙潮流数字运动品牌Meta street market;高端城市绿色出行品牌MOOVI全国首家旗舰店;专业级音响品牌集合店Audio Video life style;法国国际权威艺术摄影画廊Yellow Korner等,同时还打造了音乐社区空间Beach No.11。地下三层是chi K11美术馆,经过改造后,提供了更加聚焦和延伸的艺术展览和教育活动。地上二层则打造成“宇宙艺术家”主题的社群空间,聚集了首发新店、小众潮流以及独立设计师品牌。
上海K11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商业领域,并持续围绕着社交关键词进行活动的策划和举办,例如音乐节、艺术节、市集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消费者与品牌、艺术家、设计师等之间的互动和连接,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社群生态系统。
三、创新业态
业态创新是购物中心保持活力的必选项。购物中心的业态创新可以在原有业态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品类、形式、功能等,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商业空间。
①成都西部文化产业中心:文化艺术共创文化空间
成都西部文化产业中心是位于春熙商圈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定位为打造 “城市人文客厅,西部文化地标,文化IP发源地”。项目以 “文化艺术 共创主题空间”为主题,致力于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创新和发展。
项目超过半数的业态都由书店、剧场、画廊构成,如以文化为核心的Cⁿ文化空间,通过 “文化创新,跨界融合,无线传播”的发展理念,将空间的文化内涵转换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位于项目5层的阿来书房,是一个开放的独立书店及文化空间。其核心是打造高端文化活动平台,在聚集开发文创资源的同时,以5G新技术媒体服务作为拓展引擎。阿来书房融合了书籍、文创、咖啡、展演发布活动、IP运营服务等多种功能,是一个具有多样化文化体验的场所。
此外环境式驻演音乐剧“—台好戏”,落地成都首家剧场;上海网红咖啡AkimboCafe在此开设西南首店,引领咖啡潮流文化;6F—8F的自由办公品牌OFFICEZIP,在此打造 “Inspire&Lighten城市文化灵感力中心”,以“HI WORK”办公新模式承载智娱产业的发展,为智娱产业带来新灵感。
②深圳湾万象城:避不开就全力拥抱 潮玩娱乐惹人爱
深圳湾万象城开了家潮玩集合店——SoArtXX PARK概念店,打造了将潮玩、科技、亲子、分享、派对等多元业态融合在一起的创新商业模式。在这里汇集了3000多种时尚玩具,包括许多新合作和稀有款式,吸引了许多玩具爱好者和年轻人的关注。消费者在此可以看到各种风格和形式的潮玩手办,还能参与各种互动体验和音乐活动,体验各种潮玩的魅力和乐趣。
在玩具DIY工作坊中,顾客可以自由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潮玩DIY,或者修改和装饰自己喜欢的潮玩;还有搜罗了世界各地的著名潮玩品牌和设计师作品的潮玩展览馆,消费者在此了解他们的创意和故事,欣赏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甚至还可以参与潮玩竞价和交易,有机会获得一些稀有且限量的潮流玩具,也能出售自己的玩具收藏,并与其他玩具爱好者交流分享,形成一个潮玩社交圈子。
在每周五还会举办音乐派对,品牌邀请DJ音乐人带来激动人心的现场表演,人们在这里感受潮流的氛围和激情。
③上海龙之梦:现在的年轻人主打的就是社交
龙之梦购物公园是一种将餐饮、文化、娱乐、社交等多元业态融合在一起的创新商业模式。在空间中入驻了超过30+个品牌,还原了梧桐树下的老上海、记忆中的弄堂生活以及诸多华丽而有趣的特色场景,营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和历史情怀的空间氛围,让消费者在这里感受到老上海的魅力和风情。
其中开心麻花音乐剧场等艺术文化设施,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娱乐体验,同时也为商场引入了更多的人气和流量,增加了商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0多 个餐饮品牌,涵盖了老字号、特色店、网红店等各类美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口味,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和追求;新能源汽车主题街区也布局在同一楼层,兼顾了不同客群的购物需求,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多元服务,提升了商场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④北京DT51:自营式买手店
北京DT51位于北京朝阳区大屯路商圈,占地约8000平方米,由地下一层和地上七层组成。项目定位年轻潮流,且以自营式买手店为主要业态的北京SKP旗下的新项目,同样引入了SKP SELECT和SKP BEAUTYSELECT等自营品牌,以及多个国内外知名的潮流品牌和设计师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时尚选择和个性化服务。
DT51的自营式买手店不仅提供商品的销售,还提供商品的展示、体验、分享、互动等多种功能,打造了一个集购物、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自营式买手店也在不断引入新品和新品牌,打造创新内容,保持商品的新鲜度和多样性,满足消费者对时尚潮流的需求和追求,同时也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社交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灵感来源。
这些创新业态增加了消费场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满足消费者物质之外的多元生活需求的同时,利用消费新场景培育了消费新热点,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也吸引了更多的目标客群和口碑传播。
四、非标准商业
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开始探索非标准化的创新方式,打造具有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商业空间和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场景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非标式商业能给顾客带来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商业场景。
①上海鸿寿坊:文商旅融合
上海“Be Market”瑞安鸿寿坊(见图1)以“the MARKET PLACE”概念为核心,通过保留和改造历史建筑肌理,打造开放式和多元的商业形态,引入了全新的商业概念“Be Market”-万物皆可市集,在这个主题市集中,又入驻了一系列具有Market DNA属性的零售品牌。
项目集商业、办公、文化、历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的综合体。在街区中其中保留了历史元素,包括里弄空间肌理、老房子和老院落等,完美再现了20世纪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印记,传承上海传统的烟火气息,并通过艺术装置、文化活动等方式展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并注入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社交活力,比如引入咖啡馆、小众酒品牌概念店、快闪店等潮流消费场景,契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此外,项目在空间设计方面,采用非标准的创新手法,通过不同的空间尺度和建筑形态的组合,包括里弄、城市广场、办公塔楼等,形成开放式和多元化的商业形态。
「FOODIE SOCIAL南里食集」是鸿寿坊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一个超过2000平方米的全新概念菜食场,注入瑞安新天地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此品牌已在上海新天地和瑞虹天地太阳宫成功实践,在鸿寿坊进行升级迭代,将为年轻消费者提供更有创意和特色的食物和体验,并为新的餐饮品牌和产品提供孵化和展示平台。
鸿寿坊将历史建筑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连接城市记忆和时尚潮流的桥梁。它通过全方位的革新,引领着生活方式、消费环境、文化艺术和社群归属的新风尚,成为城市更新和社区新生的样本。
图1
②深圳京基百纳时光:联结人与自然的亲密空间
深圳KK TIME京基百纳时光占地约10万㎡。项目定位为“美好生活聚场”,以公园式商业为设计灵感,致力于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倡导者和传递者。该项目采用了多种非标空间打造手法,包括将公园绿意引入商业,营造一个充满自然氧气与生命活力的体验空间,塑造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和极具张力的商业空间,探索和创造出一个革新式视觉、声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组成的生活矩阵舞台和沉浸式的消费体验空间,以及注重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打造多个艺术装置和文化活动空间,展现区域的历史和现代的对话。
项目共6层,围绕“赏味、潮流、欢乐、臻尚、趣玩、悦享”六大聚场主题,打造多元化业态组合和大规模休闲体验业态群落,引入高端品牌、时尚潮流、美食餐饮、娱乐休闲、亲子教育、生活服务等各类消费需求,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美好生活体验。
③成都COSMO:与本土品牌共筑潮流场景
集合了青年文化、生活美学、年轻潮流时尚、艺术超市等元素的时尚潮流空间,通过中庭INNERCO所营造的极致街区感和多元文化理念,吸引了大批国内潮流和生活方式品牌作为首店进驻,还引入了许多本地品牌,如1807、A Few Good Kids、Randomevent®、33oz等,形成一个本地潮流品牌矩阵,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和圈层化消费的需求,旨在成为“青年磁场”的潮流文化地标。
此外还提供多元化的F&B、娱乐和体验空间,如WKgallery艺术互动平台、全国最大的VINTAGE文化平台33OZ和中国首个Ballroom文化平台Voguing Shanghai,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选择。
项目还在接近8000平方米、横跨两层的空间内打造了超大规模的复合空间——INNERCO,用于零售、展览、快闪、演出和各种活动。这个空间既是一个展示和销售年轻人喜爱的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现和传播年轻人文化和价值观的舞台。
④广州YCC天宜:策展式商业
广州YCC天宜便利用“策展式空间”集聚了青年文化、生活美学、年轻潮流时尚、艺术超市等多元内容,成为潮流文化地标。项目引入市场号召力强且具备创新能力的本土品牌和新锐品牌,如普通食堂、1823 from Paktin、2×2、LANLIZI等餐饮品牌,WKgallery、33OZ、Voguing Shanghai等娱乐和体验平台,打造多样化的餐饮/娱乐/体验空间,以及一个超大规模的复合空间INNERCO作为活动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选择,并为本土品牌和新锐品牌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这种商业模式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年轻消费者,提升商业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潮流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五、创新营销
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心理动态,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今的购物中心正在做的事情。清晰的定位、统一的整体氛围以及利用艺术、文化、科技等多方式、多角度打造营销场景,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好奇心、模仿欲等,让消费者自发地传播品牌信息或口碑。
①深圳万象食家:市集
万象食家市集以“万象食家,不止市集”的产品内核为基础,携手200多个品牌,从“食”与“家”出发,传递美好生活体验,引领城市无限想象。通过特色的市集化的空间设计、建筑空间的创新表达、供应链头部品牌的聚合、首店标签的品牌引入,以及强调社交属性的打造方式,为人们带来除了采购和使用美食和生活用品的场所外,还有各种社交场景和活动,让消费者在这里交换情感和体验文化。
此外还有不断打造创新市集如:“首个面包限定市集”“首个奶茶市集”“春节体验展”及音乐节的深圳宝安大仟里,和以“生活美学”为理念的创意凡几市集,通过不同主题的市集活动展示多元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使消费者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②深圳中洲湾:艺术展览
深圳中洲湾C Future City(见图2)结合了科技、艺术、自然等元素,以“YOUNG FASHION & ART 年轻时尚与艺术”为定位,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商业文化生态。通过创造出富有未来感和艺术感的建筑及景观设计,以及地标性和独特性的商业展馆,吸引消费到访,激发社区和周边地块的活力。项目联合全球近20个艺术家及团队,在购物中心内部、下沉广场和户外空间打造了19个艺术作品、场景打卡点,例如:teamLab共创!未来园、位于下沉广场的「瀑布」艺术景观,以及BE@RBRICK中国特展、蜷川实花作品展、丹尼尔·阿尔轩雕塑展等重磅展览。这些展览不仅展现了项目的未来感和艺术感,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和兴趣,提升了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③上海瑞安新天地:元宇宙
XINTIANDI数字时尚发布板块是瑞安新天地在探索数字时尚领域的全新尝试,与9位中国设计师品牌合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布虚拟时装概念和销售数字藏品的平台。这些虚拟时装作品由每个设计师品牌的系列灵感来源和设计理念基因创作而来,保留了每套时装的精髓,并使用数字化设计风格表达四个主题版块,分别是“童话孪生”、“虚构剧场”、“编序生长”和“桎梏重塑”。这些时装作品使用数字面料渲染技术,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展示设计灵感,扩大了时尚表达的领域。
此外,XINTIANDI数字时尚发布板块还在数字化方面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打造,与小红书和其旗下数字空间R-SPACE联合合作,用户只需在小红书搜索“虚拟时尚”即可进入官方发布会场,预览和购买18个虚拟时装作品。这些作品还使用区块链技术保护设计师知识产权,并赋予虚拟时装收藏的价值。完整版概念片还在上海时装周官方发布日程中首发展映。
XINTIANDI数字时尚发布板块不仅展示了项目的科技创新和未来感,也体现出其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未来时尚创意体验,为今后的数字创想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六、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这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被誉为人们“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圈子,也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人气的重要部分。社区商业的运营模式和创新方式需要不断探索和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人们对生活方式跃迁升级的内在渴望。
①成都Dressing For Fun:与社区共存共生的艺术商业
耍衫Dressing For Fun扎根在成都老居民楼中,围绕“衣食住行”四大版图,将本土文化和潮流元素巧妙结合,探索关于生活方式全新路径的品牌。
品牌将空间设计贴近大自然生活体验的绿色氛围,以“衫”为引,给予日常生活新的感受。产品不仅有服饰,还有饰品、手包、精油等各类趣物,以及手作咖啡、轻食饮厅等服务。它的内容运营也十分活跃,通过举办各种沉浸式活动,将时尚的维度拓宽,不断为社区居民带来综合性的趣味生活潮流体验。
Dressing For Fun社区商业的建设方式非常有创意和前瞻性,不仅捕捉了本地消费者对小众服饰和生活方式的需求,而且成功地将时尚与市井气息巧妙结合,构建出一个具有邻里感和社区文化的美学场所。社区商业的转型和升级也展现出对时尚零售行业变革的敏锐洞察和及时应对,展现了品牌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②北京暖山生活:家门口的另一个生活空间
北京暖山生活占地不到3万平方米,但集合了文创、体验、美食、时尚零售、亲子等多元业态,满足周边商务办公和住宅人群的日常消费需求。
在空间设计上主打精致、小资,采用了贴近大自然生活体验的绿色氛围设计,以米色系为主,搭配绿植、木质、金属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吸引着顾客来探索和体验。
品牌选择上注重差异化和特色化,引入了暖暖文集、咖啡、书店及网红特色美食街区等新颖有趣的商户。在内容运营上也十分活跃,通过举办各种沉浸式活动,将艺术和美学带给人们,打造出一种时髦生活趣味体验。
③上海邻里1号:社会老龄化加速 破局银发经济
上海邻里1号商场由海悦超市改造而来,是为数不多的老年社区商业综合体。在功能上特色鲜明,即新型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是少数在商场内部开展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
在商场内部配有健身中心和老年人康复中心,方便银发人群随时进行锻炼和诊疗等服务;在老年人帮带孙子孙女的大环境下,商场引入了新街市、小型餐饮、儿童培训及娱乐业态等,并在早上7点就会开门营业。商场4层是甘泉路街道同心之家·甘泉石光里社区服务中心,是集图书鉴赏、文化鉴赏、品茶、各类活动、日间服务以及针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筛查、咨询、干预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在入口处巧妙地摆放了上海特色元素,如老弄堂、三轮车和留声机等。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包括茶话表演、上海戏曲表演、书法班等活动。项目也会持续邀请社区专家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等活动,让甘泉居民能够不断开拓视野、学习知识。
七、总结
在当前商业环境中,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消费习惯变化使商业场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商家需要以客户体验为起点,不论是城市更新、百货改造、新业态孵化,还是非标商业探索、创新营销和社区商业建设等多种类型,从引入新技术、新元素、新模式,开拓增长点,到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强化商业空间活力和价值。在创新的道路上,要敢于试错,以迭代推进,并以人与体验为本,构建商业新生态。
(以上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和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