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商务动态
2024年第36期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9月27日
【政策发布】
1.商务部:国庆消费季促消费举措
国庆将至,即将迎来消费旺季,商务部将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①办好“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结合时令节气,推出畅享国庆、喜庆丰收、登高赏秋等消费场景。持续组织开展数商兴农庆丰收、服务消费季、一刻钟便民生活节等专题活动;指导办好四川熊猫国际消费节、北京“秋韵京城”、江苏“金秋惠购”等地方特色活动;支持各地利用上海时装周、天津车展等平台,举办各类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打造更多“金九银十”消费新热点;②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继续督促各地加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提升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效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让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组织开展“链千企 惠万家”好物焕新季、“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双智新品供需适配”对接交流等活动;③加强节日市场监测和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启动节日期间生活必需品量价日报监测,密切关注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产品供求变化情况。指导企业根据节日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加强货源组织,保障市场供应。(商务微新闻)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出台实施有针对性、有明显成效的增量政策
9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表示,统筹实施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①加快落实已有政策措施,加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更快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对实体企业的精准支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改善民生;②锚定年度预期目标,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加快出台实施有针对性、有明显成效的增量政策,打出组合拳,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财联社)
【商务视野】
1.四大维度剖析7-ELEVEn便利店加盟的“优”与“忧”
7-ELEVEn起家于美国,壮大于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5万家门店,为亚洲第二大零售集团。1992年,7-ELEVEn进入中国市场。三十余年间,中国消费市场的迭代升级中,本土便利店品牌迅速崛起,资本助推下各品牌便利店开始攻城略地,悄然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7-ELEVEn的竞争优势也逐渐减弱。关于7-ELEVEn经营情况详细分析如下:①加盟管理能力。7-ELEVEn在国内市场采取的是“特许加盟模式”,即通过与当地市场具有优势的龙头零售品牌合作,再由合作品牌来开展加盟,主要有A型加盟(投资管理型)和D型加盟(委托管理型)两种。其中,投资管理型由加盟主提供店铺,请专人经营管理;D型加盟为7-ELEVEn提供店铺,并将经营权委托给加盟主夫妇,加盟主全职管理店铺。这种加盟模式有利于品牌的快速扩张,减少初期的资金投入,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其原因为合作伙伴的条件不同,导致品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管理成本的上涨;②品牌实力。主要从品牌历史、门店规模和品牌声量上来评判。7-ELEVEn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便利店品牌,由美国南大陆制冰公司于1927年创立。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来看,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3906家门店排名第七,落后于同样源于日本的罗森便利店,罗森投资有限公司以6330家门店排名第五。在门店数量上,两者相差近两千余家。此外,微信指数显示,7-ELEVEn的品牌声量依旧最高。这表明,门店规模和消费者拥趸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反门店越少越容易在消费者侧产生“稀缺感”,引发想尝鲜的心理;③经营能力。7-ELEVEn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商品力。早在2005年,Seven & i Holdings集团就创建了自有品牌Seven Premium,定位为高端自有产品,现在商品单品数已扩展至3400种,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日元的单品就有300余种,截至2023财年,Seven Premium累计销售额突破15万亿日元。④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喜爱度。根据2023年东方快消品中心发布的《2023快消品零供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7-ELEVEn以4.33分位于第3位,落后于罗森便利店和全家,这也可以看出,7-ELEVEn在综合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零售商业财经)
2.这届年轻人真的在“整顿”商业,催生了一些新消费生机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群的购买行为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性价比的重视成为了他们购物决策的核心。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又提供情绪价值,同时还得符合预算或者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甚至是空间。
①Siam Square One:曼谷的时尚购物与数字娱乐热点。商场的设计不止满足了传统购物的需求,还特别设有如“Line Village Bangkok”等创新空间,这是一个1500平方米的数字互动娱乐区,包括23个互动游戏站点和4D VR体验,提供了一个科技前沿的消费者体验。商场的特色主题店铺也是其吸引力的一部分,例如专门销售Hello Kitty商品的店铺,满足了特定市场细分的需求。
②清迈真心市场:年轻人的有机生活与文化艺术聚集地。项目是一个有机农产品市场,主要经营有机农产品、泰国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手工果酱等。这里售卖有机蔬菜同时也有艺术表演和手作扎染,衣服装进牛皮纸袋,食物则用芭蕉叶盛着,这里的一切都很原始,透着清迈质朴的味道。
③鸿寿坊:石库门精髓与现代商业的和谐交融。项目成功之处在于将石库门建筑风格与现代商业功能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个既蕴含上海本地历史文化,又具备现代便利的多功能空间。通过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和环保理念,鸿寿坊不仅维护了建筑的历史价值,还赋予了它新的商业生命。通过打破传统店铺与公共区域的界限,鸿寿坊的开放式设计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营造出一个自由和包容的社区氛围。(和桥机构)
【商务动态】
1.第十八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启幕
近日,商务部“老字号嘉年华”以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重点活动—第十八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开幕。本届博览会由商务部、市商务委、黄浦区政府、静安区政府共同指导,上海市中华老字号企业协会主办,展出面积近10000平方米,荟聚来自南非、印尼、尼泊尔等全球6个国家,以及安徽、福建、云南等全国9个省市,共300余个品牌158款新品潮品,涵盖食品餐饮、轻工百货、服装鞋帽、珠宝首饰、工美文化、医药保健等多个行业。主要活动有:①国货潮品首发首秀,老字号促进国潮消费。围绕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消费新趋势,上海老字号着力创新研发、创新设计,跨界破圈首发国潮新品,比如:老凤祥与高达、《崩坏》联名的定制金饰品、恒源祥展出巴黎奥运会同款礼服和低碳羊毛制品、神象根据节气养生配制的“四时饮养”小罐茶、长春食品商店打造自有品牌“春尝斋”的新中式糕点等;②新晋老字号汇聚一堂,沉浸式体验老牌新品。博览会现场,蜂花牌、英雄牌、美加净、哈尔滨食品厂等新晋中华老字号集中登场,在摩登繁华的“南京路”展示展销上海伴手礼,如蜂花FLAUHRA香氛洗护礼盒、美加净口腔护理系列福袋、哈氏“繁花”非遗糕点礼盒等,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老字号品牌文化和产品魅力;③博览会朋友圈再扩容,网罗全国美食特产。内蒙古老字号和重庆老字号首次亮相博览会。其中,内蒙古携32个品牌带来111款国潮新品,如大青盐、昭乌达羊绒、云牧场、蒙古王酒等,囊括美食、美酒、羊绒、奶制品等内蒙特色产品。重庆18家老字号组团参展,沪上市民将喜迎陈建平麻花、桥头火锅、“蝶花牌”怪味胡豆、金角老四川牛肉干、三民斋桃片、永川豆豉、伍舒芳药坊等山城人民“用心甄选”的百年老字号;④进博好物集中亮相,一站式逛遍全球“爆款”。本届博览会新设“进博好物”特展、“进博好物”专线,首次引进历届进博同款和国别特色商品,促进国内外老字号、特色商品同台竞技,交流合作。南非英格莱恩草本乳霜、巴基斯坦喜马拉雅盐灯、大马士革玫瑰精油、印尼燕窝、尼泊尔克什米尔羊绒围巾等进博会“爆款”纷纷亮相,消费者将在老字号博览会现场,实现“足不出沪,逛遍全球”的购物体验。(上海商务)
【他山之石】
1.北京:“点、线、面”统筹推进商圈高质量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北京市出台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以商业领域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从“点、线、面”三个方向,统筹商场、步行街、商圈改造提升,推动消费载体提质升级。①抓“点”的提升,加大新项目供给和传统设施升级。持续推动新开商业设施布局,消费地标不断涌现。2023年以来,全市新开大型商业设施31家,新开商业面积近300万平方米。超级合生汇、五棵松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开业运营,进一步补充了京北等地区商业设施的不足,全市商业设施布局更趋平衡,与人口、产业分布更趋耦合。印发实施《北京市传统商业设施更新导则》,从功能业态引导、建筑主体更新、场地环境优化、专项系统升级等方向进行引导,明确商业设施更新实施路径、更新标准要求。推动首钢六工汇、美克洞学馆、西单更新场等一批项目升级改造,为商业领域城市更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②抓“线”的发展,推动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持续开展特色消费街区动态评估工作,以评促建,引导经营主体拓展新场景应用、挖掘新消费潜力,提升商业氛围和活力,红桥市场等35个街区被评为市级特色消费街区。制定实施支持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政策,持续推动王府井、首开LONG街、檀谷等步行街建设,望京小街等7个项目获得奖励支持。其中,首开LONG街作为回天地区首条商业步行街,提供了丰富的商业业态,满足购物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等多元需求,为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新路径;③抓“面”的建设,推进商圈高质量发展。出台实施《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形成“4+29+84+N”即“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29个城市消费中心、84个地区活力消费圈和N个社区便民生活圈”的总体空间布局,高标准推动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等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出台支持商圈品质提升政策,鼓励经营主体进行升级改造、智慧建设和业态融合。建立“周度高频监测、月度运行分析、年度活力评估”的商圈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开展分级分类监测评估,对商圈精准画像、精确施策。(商务部)
2.上海:培育发展独树一帜的首发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2018年5月至2023年12月,超过45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沪举办首发活动,引进首店5840家(日均2.8家),亚洲级别以上首店超过80家,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经验分享如下:①制度创新,构筑发展新优势。2018年5月,上海率先发布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1.0版政策措施,打响培训发展独树一帜首发经济的“发令枪”。2024年5月,发布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2.0版政策。打造黄浦、静安、浦东等7个“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聚焦产业优势和区域特点,培育从“首发”到“首店”再到“总部”的首发经济效应;②标准先行,提升首发话语权。依托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发布全国首份《首发经济评价通则》团体标准,涵盖品牌、新品、首店等维度,构建首发经济的完整评价体系。连续四年发布上海首发经济活跃指数,定量评估首发经济发展现状。累计发布123个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强化“上海购物”“上海制造”品牌联动;③载体支撑,培育首发新功能。发布《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建构“4+X+2”新商业空间布局体系,首次提出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培育多个国际消费窗口。创新举办重点消费地标和品牌首店签约仪式,14个区、15个重点消费新地标和12家品牌首店集中签约。打造全国新品首发地标性载体,涌现西岸艺术中心、世博创意秀场、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上生·新所等一批标志性的新品首发活动载体平台;④活动聚力,扩大首发影响力。2024年以来,上海首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模式”,举办“首发上海”全球推介活动,做强“首发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季”和“拥抱进博首发季”活动IP,吸引众多国内外品牌企业在活动期间发布重磅新品。各示范区积极筹办“美妆节”“潮生活节”“时尚定制周”等集中首发的促消费活动,共同提升首发经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目前,上海全球零售商集聚度居全球城市第二,一线国际品牌覆盖率98%,上海时装周一年两季发布200余场新品,中华老字号品牌数量居全国首位。(商务部)
3.上海:发布2024“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
9月28日至11月底,上海将发布2024“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本次餐饮消费券发放活动以“乐品上海”为主题,为期两轮,每轮1.8亿元。①时间安排。第一轮发放时间从9月28日10点开始,分四周发放,每次发放均会提前1天发出公告;第二轮发放时间为2024年11月,具体安排另行公告;②活动范围。选取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三家平台企业作为2024“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发放平台企业。位置信息在上海市的消费者均可领取消费券;③活动规则。本次活动共推出四种券面:一是50元面额,餐饮消费满300元每次抵用一张;二是100元面额,餐饮消费满500元每次抵用一张;三是200元面额,餐饮消费满800元每次抵用一张;四是300元面额,餐饮消费满1000元每次抵用一张。采用“先到先得”方式,每个平台每人每周限领一次,每次限领消费券一张,自发放之日起一周内有效。(上海商务)
4.广州:多措并举提升社区消费品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2022年8月,广州市获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第二批试点城市,试点生活圈共覆盖49个社区,服务41.64万社区居民,通过打造惠民生、暖民心的“广味生活圈”,打通城市“毛细血管”,激活经济“微循环”。①问计于民,满足居民所思所盼。落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方法,充分了解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吸收居民对于生活圈建设的建议,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引导居民参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天河区通过举办居民代表大会和定期议事会、日常和特殊群体接触、举办社区老幼群体活动等方式,多渠道收集居民需求。从化区针对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要求,每个社区选取常住人口的10%进行随机性问卷调查,充分摸查居民需求;②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建设模式。各试点基于自身现状资源与人口需求,创新探索特色化便民生活圈建设模式。海珠区沙园街道基于其老龄化严重的特点,着重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要,重点开展10个社区的长者活动中心、颐康中心、长者饭堂等“一老一幼”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番禺区将长隆旅游区、“美食之都”等商业平台与品牌资源导入试点片区,引入动物巡游、美食节、美食论坛等商业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消费体验,提升消费品质;③汇集资源,打造多元便民消费业态。充分挖掘千年古道、百年骑楼、民国建筑群等本土资源,聚合创新产业、新兴业态,打造“国际视野+极致潮流+市井消费”的广州特色时尚潮流街区,形成便民消费的多元形态。截至2024年6月,共改造建设社区商业中心25座,引进开设连锁便利店458个、综合超市59个,标准化改造菜市场52个、生鲜店(菜店)77个,调整设置维修点167个,引入养老站点、托育机构、新式书店、运动健.身房、智能信包箱等业态,便利居民日常生活;④数字引领,发展多类型智慧服务。积极探索以数字化平台引领便民生活圈建设。番禺区万博商务区将发展智慧商圈与打造便民生活圈等工作有机结合,引入智慧交通设施、联动电子屏等进行交通、商业、服务信息发布与指引。增城区荔城街道金竹社区构建“数智金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本地商户资源,接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卫生服务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线上发券、线下兑换等免费服务。(商务部)
5.天津:深入挖掘文体资源,激发消费活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用“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指航定向,深入发掘文体.资源,加大优质文体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特色文体消费品牌,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①聚焦“河海港楼山”特色消费主题。聚焦海河消费,焕新明风国韵的永乐码头、金阜码头等水岸消费载体,开发津味早餐航班、相声演艺航班等特色游船,在津湾广场亲水平台推出京津冀区域最大楼体光影秀。聚焦亲海消费,推动国家海洋博物馆、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等升级景区设施,推出“夜游”博物馆、低空飞行等海洋消费场景,引入皇家加勒比“海洋赞礼号”等“邮轮+消费”场景。聚焦临港消费,在方特欢乐世界、天津空港等地选址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业务。聚焦洋楼消费,依托五大道、意风区文物建筑资源,在民园西里等老建筑打造文艺青年聚集地,推动静园、蔡氏祠堂、一尺花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新地标。聚焦山野消费,提速推动黄崖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举办2024盘山庙会(开山节)等活动;②打造商旅文融合消费新场景。讲好津品创新故事,出台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造线下老字号品牌城市集合店,搭载蘸糖墩、捏面人、吹糖人等文化体验,还原传统天津市集记忆;鼓励老字号融合创新,开设联名店,推出联名产品,传播“哏儿都”文化。讲好津韵演艺故事,依托古文化街、鼓楼、杨柳青古镇等商业街区,融合现代光影和直播技术,举办特色民俗体验、非遗文化表演、庙会灯会,吸引八方游客,传播中华文化。讲好津味出圈故事,“西北角”早餐打卡地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焦糖果子咖啡、年糕拿铁、接福杯子蛋糕等“跨界CP”餐饮破圈走红;③激发体育消费新势能。引育精品赛事,蓟州国际滑雪场、东疆沙滩景区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举办国际街头田径挑战赛、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等高水平赛事,培育天津马拉松、海河龙舟赛等自主品牌赛事,把赛事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在佛罗伦萨小镇引入V1汽车世界,举办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国际职业拳击赛、摩托车公开赛等赛事以及音乐节、露营等系列活动,构建“赛展演食住购乐训游”全消费场景。加速体旅融合,连续6年举办中国·天津体育旅游大会,2023年大会期间,利用山地、海洋和赛车场地等资源,举办系列汽车摩托车、水上运动和山地户外活动项目,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拉动周边住宿餐饮等消费超7000万元。(商务部)
6.重庆携手四川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两省市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为导向,围绕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构建合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激发市场活力,消费市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2023 年川渝两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万亿元(其中,四川省2.6万亿元,重庆市1.5万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①坚持政策引领,制订工作方案。印发《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制订年度工作要点,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商务合作等工作方案和双城经济圈建设商务部门年度十大重点合作事项,成渝两地签署《协同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国际消费核心承载;②坚持协同联动,构建合作机制。建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商务工作和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商务联合办公室和6个专项合作工作组,召开专项联席会议8次、专题会10余次,建立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经济运行调度机制,跟踪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要指标,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好消费市场运行调度,及时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③坚持活动赋能,挖掘消费潜力。以成渝双城消费节为载体,整合成渝双城各大商圈、特色街区、文旅空间等优势资源,联动川渝100家购物中心、1000佘家重点企业和,上万个品牌商家,联合开展500余项双城联动促销活动,联动发布60余个川渝两地特色消费新场景及10条巴蜀文化旅游主题游线路,增强区域消费影响力、带动力,全面展示“巴渝新消费”和“蜀你安逸消费”的独特魅力。联合两省市工会,统筹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带动旅游消费市场蓬勃发展;④坚持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国际消费配套设施,健全消费服务标准和规范,国际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川渝实现营业执照“互办互发、一日办结”,实现重点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优质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和企业信用报告同步互认、“红黑名单”共享互查。共建消费维权信息共享、消费纠纷联合处理、异地维权救助等机制,在消费教育、维权热点难点研讨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商务部)
7.四川:举办“双智新品 供需适配”对接交流活动暨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
9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双智新品 供需适配”对接交流活动暨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新闻发布会,并就总体安排及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会上表示,第三届熊猫消费节以“美好生活·蜀里安逸”为主题,将于9月29日至11月30日举行,集中开展“1+10+N”活动。主要内容有:①“1个启动仪式”,即9月29日晚,在成都举行的启动仪式上将发布2024年度“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以及全球川菜餐厅名单,还将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授牌,发放“蜀里安逸”消费惠民大礼包。其中,全球川菜餐厅是首次发布,涵盖省内、省外和海外市场;②“10个专项活动”,即重点举办全省“乐购金秋”主题消费促进活动、“蜀里安逸”汽车消费季活动、2024成渝双城消费节暨惠民促销活动、2024川货电商节、川渝老字号惠民嘉年华、“大熊猫粉丝四川游”特色消费产品推广活动、“天府优选”39帮扶集市、2024跨境电商进口嘉年华活动、“一带一路”国家馆“三进”活动、“俄罗斯食品文化节”成都站活动10项活动;③“N场系列活动”,包括“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周活动。成都、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广安、雅安8个市与央视总台合作,结合地方特色、传承文化创新,围绕“十二月市”“惠享泸州”“悠然至德”等地方消费品牌,开展主题周活动。其次,引进国际知名展会。9月19日,首次落地四川的中国(成都)国际食品饮料展举办,下一步还将加大对国际知名展会、活动的引进力度。同时,举办服务消费系列活动。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将开展养老托育、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服务消费促进活动,还将发放高校新生开学季礼遇大礼包、重阳敬老大礼包等。(成都商务)
附:信息来源(公众号及网站)
1、中国政府网
2、商务部门户网站
3、新华社
4、人民日报
5、中国网
6、国家统计局
7、统计微讯
8、武汉发布
9、极目新闻
10、零售商业财经
11、第一财经
12、财联社
13、赢商网
14、上海转型发布
15、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16、智谷趋势
17、湖北日报
18、长江日报
19、荆楚网
20、国际商报
21、湖北省商务厅
22、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23、未来智库
24、商务微新闻
2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6、浙江商务
27、江苏商务
28、成都商务
29、重庆商务委
30、广州商务
31、广东商务
32、上海商务
33、上海商业网
34、今日头条
35、深圳商务
36、新商业LAB
37、红餐网
38、和桥机构
39、上观新闻
40、加得商业
41、武汉国资
42、中国商报